小型醫院污水一體化設備處理辦法
小型醫院污水一體化設備處理辦法:
1、處理辦法采用成熟可靠的A/O生物接觸氧化法為處理工藝,同時輔以格柵攔截、沉淀池澄清、消毒劑消毒等物化處理手段;
2、首先通過格柵攔截,對污水進行預處理,目的是初步降低無機顆粒物質的含量,提高污水的同一性和可生化性;接著通過缺氧好氧A/O生物接觸氧化法,利用生物膜的作用使有機污染物首先轉化為氨氮,同時通過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過程既去除有機物又去除了氨氮。生化池配以新型的高密型彈性立體填料,該填料具有負荷高、施工簡易、體積小、運行穩定可靠、管理方便、維修更換方便等優點;生化池的出水消毒池,進行消毒處理,能確保污水經處理后各項指標全面達標。
3、工藝流程簡捷、工程造價低、運行經濟、便于管理。

小型醫院污水一體化設備工藝介紹:
醫院醫療廢水由排污管道排至格柵井,污水經過一道格柵,去除水中較大的懸浮、漂浮物和帶狀物,上清液重力自流進入調節池,調節池調節污水的水量和水質。
調節池出水提升進入A級生化池(缺氧池)和O級生化池(好氧池)進行生化處理。污水中有機成份較高,BOD5/CODcr≈0.6,可生化性很好,由于污水中氨氮及有機物含量較高,特別是有機氮,在生物降解有機物時,有機氮會以氨氮形式表現出來,氨氮也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控制指標,因此污水處理采用缺氧好氧A/O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即生化池需分為A級池和O級池兩部分。

在A級池內,由于污水中有機物濃度較高,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此時微生物為兼性微生物,它們將污水中有機氮轉化為氨氮,同時利用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將NO2--N、NO3--N轉化為N2,而且還利用部分有機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細胞物質。所以A級池不僅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O級生化池的有機負荷,以利于硝化作用進行,而且依靠污水中的高濃度有機物,完成反硝化作用,最終消除氮的富營養化污染。
經過A級池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和較高的氮氨存在,為使有機物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在碳化作用趨于完全的情況下,硝化作用能順利進行,特設置O級生化池,O級生化池的處理依靠自養型細菌(硝化菌)完成,它們利用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碳源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為營養源,將污水中的氨氮轉化為NO2--N、NO3--N。在A級和O級生化池中均安裝有填料,整個生化處理過程依賴于附著在填料上的多種微生物來完成的。
在A級池內溶解氧控制在0.5mg/l左右;在O級生化池內溶解氧控制在3mg/l以上。O級池出水一部分回流至調節池進行內循環,以達到反硝化的目的,另一部分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進行固液分離。分離后的出水進入出水消毒池,消毒池內的廢水經二氧化氯消毒處理后出水達標排放。

小型醫院污水一體化設備排放標準:
1、 國家醫療機構污水排放標準(GB18466-2005)
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3、《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
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CJ18-86)
5、《城鎮污水處理站附屬建筑和附屬設備設計標準》
6、《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設計規范》
7、《給水排水構筑物施工及驗收規范》(GBJ141—90)
8、《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6)
9、《給排水工程概預算與經濟評價手冊》

小型醫院污水一體化設備核定標準
小型醫院污水處理站的處理水量按照床位數綜合核定,一般是 0.8~1m3/床,并考慮遠期的發展預留容量,這個數據在計算的污水量的基礎上放大10~20%,小型醫院實際運行污水量為0.5~0.7m3/ 床。排放指標按照當地環保部門的要求或者參考環評報告的指標要求確定,原則是直接或間接排入地表水體和海域的污水執行排放標準,排入終端已建有正常運行城鎮二級污水處理廠的下水道的污水,執行預處理標準。而且依靠原水中存在的較高濃度有機物,完成反硝化作用,最終消除氨的富營養化污染。


返回首頁
電話
產品中心